谁也未曾料到,广受瞩目的《碟中谍8》居然存在诸多引发非议的情节。接下来,我们将仔细研究这部作品。
情节勾连与情怀过长
《碟中谍8》时长达到170分钟,开头用了许多时间来连接之前多部电影的故事,比如《碟中谍1》和《碟中谍3》,还点明了“兔脚”就是“病毒闪存”,所有这些安排都是为了给系列画上句号。这部电影原本是想通过唤起观众对老系列电影的怀念来吸引他们,但开头的部分实在太长了,使得故事进展缓慢,让观众感到有些着急。
动作大戏数量稀少
《碟中谍8》里总共只有两个比较刺激的场面,一个是潜入水里,一个是飞上高空。跟之前几部相比,这种大场面少了很多。比如有一段要把伊森·亨特送到某个地方,要是用B - 2隐形战略轰炸机肯定更方便,可电影里却没这么做,让人觉得故事编排有点说不过去。
“入海”大戏缺乏巧思
这场名为“入海”的影片虽然场面壮观,但打斗场面缺少新意。动作场面和影像表现都很直接,看起来很宏大,但过后让人感觉意犹未尽。和詹姆斯·卡梅隆在《泰坦尼克号》与《深渊》中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镜头相比,差距非常明显。影片中伊森获救的情节也处理得非常简略,省略了被救助的过程,仅仅用一些简单的画面来交代,导致许多观众认为故事讲述得不够细致。
“上天”戏份观感欠佳
从画面呈现角度来说,“上天”这一幕的观赏性不算突出。不少观众指出,阿汤哥以前拍过多次飞机相关戏份,这次又用了相似场景,“先弄红飞机,再弄红飞机,弄完红飞机又弄黄飞机”,显得有些单调。《碟中谍》系列电影向来重视技术运用,但这一集没有展示无人机、人形机器人这类新式装备,阿汤哥仅用传统飞机进行打斗,让人不禁思考这是出于对往昔的留恋,还是无奈之举。
角色形象与情节处理
阿汤哥在逃生时机智地卸下防护装备离开了潜艇,有观众戏称伊森变成了超级英雄。编剧却删减了伊森获救的段落,草草带过往事,使叙事显得很匆忙。这一阶段的故事推进,让人觉得编剧有些才思枯竭,对人物和情节的刻画不够深入。
系列情怀与个人魅力
1996年,《碟中谍1》问世,该系列的所有作品都在中国上映,国内观众看着汤姆·克鲁斯逐渐显露出岁月痕迹,对这个系列产生了深厚的喜爱。汤姆·克鲁斯是少数会亲自参与拍摄高风险特技戏份的演员,他在系列电影里奔跑的画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,比如在《碟中谍4》中,沙尘暴里奔跑的场景,既体现了力量感,也展现了运动的魅力。
你感觉《碟中谍8》是不是比系列里其他电影更合你心意?可以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,同时记得给这篇文章点个赞,也转发给更多人看看。
发表评论